不享清福回家乡 又当老师又当“娘”——宿松县隘口乡紫荆小学教师胡剑锋同志事迹
来源:  日期:2018-05-29 09:08:18  浏览量:

   “铛、铛、铛……”随着几清脆的钟声,宿松县隘口乡西源村紫荆小学教室里,刚刚还嬉笑顽皮的8生一个个端坐整齐摊开课本,聚精会神地开始听老师讲解新一课

  敲响铃声的,是该校唯一的教师胡剑锋。这个锈迹斑斑的打铃钟,已随这所山村学校不知走过了多少个春秋。

作为原西源乡早年最著名几个确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之一胡剑锋在这里任教已八个月。在这之前任教的贺军老师同样也是一位可亲可敬、可歌可泣的美丽山村教师,她把一生最美的时光留给了这个小学,最后却因患白血病不得不告别心爱的学生和讲台。为难之际,是胡剑锋挺身而出,接受了这个在别人看来工资低、活儿累的工作。

    今年64岁的胡剑锋是土生土长的西源人,声音不大,却有一颗执着的心。凡是熟悉胡剑锋的乡亲们都说:“胡剑锋老师是西源山村的一个传奇。”

西源,适龄学生几乎都随父母搬迁一空由于缺乏生源和合格教师,初中被裁撤了,村小也岌岌可危。烟冲小学干脆停办,紫荆小学也风雨飘摇,生死未知,留在紫荆小学就读的学生基本家庭都比较困难。这些孩子们眼巴巴地盼望着上学,家长们也绞尽脑汁地在脑中筛选着每一位可能来此任教的老师,西源村委会也为此到处物色合适人选。文化程度高、责任心重胡剑锋成了村民们重点游说的对象。“好多家长都不止一次来我家劝说,希望我到学校教书。”剑锋告诉我们

    其实胡剑锋早年就一直是位好老师。那时为了不让风声村的十几个山里娃没学上,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从胡岭搬进了风声。因为学校离家远,需要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为了不耽误上课时间,周一清晨天还没亮,他就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摸着山路,翻山越岭赶去上课。在风声的两年民办教学经历中,他从没有请过假,从没有耽误过上课。

当年和胡剑峰一起入行的代课教师在转正前纷纷离开,待遇低是最主要的原因。“基本干了一两年就待不住了。乡村的生活枯燥,比不上外面的世界热闹。有的人辞职出去打工,有的转行做生意。”胡剑锋说这话时并未流露出一丝后悔之意。

  后来,乡村教师的待遇虽有所提高,可由于地域偏僻,紫荆小学老师的流动还是很。“这么多年来,已不知多少人了,就是不愿意来。”紫荆小学是西源村最偏远的一所小学,背山面水,是由原紫荆老村部改建而成,距离县城三十多公里。进村的道路好长一段坑洼不平,十分难走,遇到山洪暴发,道路不通是常有的事。再加上学校规模小、生活条件差,公办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都不愿意到校任教。

    儿女们一开始也非常不理解,其实如果论家境,胡剑峰家在整个西源并不算差。他的两个孩子都很争气,都考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也纷纷找到了好工作,并且都已成家立业。按照乡村的一般习俗,老夫妻俩是超额完成了“任务”,该好好享享清福了。儿子在交通便利的破凉火车站附近给他买了房,但他却宁愿守着那三间破旧的老瓦房。女儿在合肥给他找了一份十分清闲的高薪工作,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跑了回来,说是舍不得老家那几位老哥老姐们。老伴拗不过他,又跟着他回到了家乡。

    然而,胡剑峰对当老师却并没有多大信心。在他看来,教书育人是一份责任重大的工作,他自认水平还不够,怕误人子弟,于是再三推脱。但面对胡剑峰这样一个稀缺人才,村委会和家长们怎能放过“以前农村教师多是初中或小学水平,很少有高中毕业的。”最终,点了头。“我是紫荆人,如果连我也走了,搞不好学校就要被撤了,那以后村里的孩子上学就很不方便了。”

     2016年9月,年已花甲他再次走上了小学的讲台,成为一名代课教师。虽说一年只有7000的工资待遇但胡剑锋对工作却从不马虎。由于整个学校只有一名老师,所以他身兼多职:8个学生,3个年级,语文数学一样不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的课每天都排得满满当当,晚上还要挑灯备课、改作业。“教学量很大,几乎没有一节空课。”胡建峰笑着学校和学生慢慢成为他生活的主旋律。

    为了8个山里娃不失学,他一天往返七八里山岭为了不让孩子们中午回家没人管,在学校开设食堂。一生最不愿意生火做饭的他,却高兴地为孩子们做起了午餐,为了让孩子们午餐既丰盛可口又有营养,宁可赔钱,他也坚持天天采购新鲜食材。既做老师,又做厨师。在孩子们眼,他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爷爷老师”也是仁慈可亲、可以撒娇的“妈妈”

 只有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六十余年的人才明白胡剑峰对这片大山的眷恋,只有对脚下这片热土依依难舍的人才明白胡剑峰对教育的执着。望着这昔日热闹的山村逐渐变成了空巢,荒芜的田地逐渐连成了片,无人照料的房屋不断倒塌,长满野草,老人无限伤感,“或许,孩子才是改变乡村未来的希望。”



上一篇:为党三十九年,念念不忘肩上担当 ——宿松县长铺镇荆安村曾记宝同志先进事迹

下一篇:发挥党员作用 助推经济发展——宿松县河塌乡黄坂村党支部事迹材料